《生万物》被扣上“反革命”,不能助涨这股上纲上线的歪风邪气
当一部以1926-1944年鲁南农村为背景的电视剧《生万物》因“美化地主”“歪曲历史”被扣上“反革命剧”的帽子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艺批评的失控,更是一场旧思维的借尸还魂。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、豆瓣评分7.3的“爆款”剧作,从艺术探讨演变为政治审判,暴露出当下
当一部以1926-1944年鲁南农村为背景的电视剧《生万物》因“美化地主”“歪曲历史”被扣上“反革命剧”的帽子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艺批评的失控,更是一场旧思维的借尸还魂。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、豆瓣评分7.3的“爆款”剧作,从艺术探讨演变为政治审判,暴露出当下
不过,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某些满清的遗老遗少还在幻想梦回大清。如非法组织“满洲复兴协和会”就是继承伪满洲国衣钵,由满遗复辟分裂分子于2010年左右在美国注册。其主要目的是妄图分裂,使东三省独立或至少恢复伪满洲国,其成员一度发展到4000多人,甚至前往日
坚守人民立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:我们一致认为,文艺作品应服务于人民,镜头应对准劳动者的奋斗与智慧。任何颠倒了历史是非、模糊了阶级本质(如将地主阶级整体塑造为“勤劳楷模”而将农民群体描绘为“懒惰短视”)的叙事,都是对历史的曲解,与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相悖。
现在大家可能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耳熟能祥,因为每个城市街头都有这样的标语,这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。但可能不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,主因之一就是2012年应对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,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
当顶流明星在樱花树下高呼“中日亲善”,当刑场呕吐被渲染为“贵族悲情”,《人生若如初见》以精致的服化道为外衣,悄然包裹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内核,完成对行将就木王朝的美化与对革命先驱的污名化。
《人生若如初见》这部剧存在着不小的争议,有很多人认为该剧演的非常好,没有什么问题。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该剧宣扬历史虚无主义,美化八旗贵族,丑化革命者。我把该剧前30集基本上看完了,也有了自己的结论,该剧虽然也存在着许多缺憾,如没有把杨凯之(历史原型吴禄贞)当成主线
《人生只如初见》本名就取自清代词人纳兰容若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中的名句: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”意思是如果人生的相遇都能像最初那样美好,就不会有后来的怨恨和遗憾。